【光华来信(三)】| 经世百年 再续华篇

来源: 发布日期:2025-02-08

我常常在想,一百年是何种概念?

它或许漫长得足以让一株幼苗成长为参天大树,让沧海几度为桑田,让马尔克斯笔下的布恩迪亚家族从兴盛走向湮灭;它又可以短得无以复加,当我们把目光投向整个宇宙,一百年只不过是时间之海里的一滴水。对于一个国家而言,一百年可能是一段从黑暗走向光明的峥嵘岁月;对于个人而言,它或许是永远无法到达的彼岸。

以一百年作为单位,衡量许多事情就有了一个合适的尺度。那么,对一所大学来说,一百年意味着什么呢?在西南财经大学迎来她的百岁生日之际,我想用一百年去度量她不为人知的美和永不磨灭的精神信念,向她献上我的回答。

一百年是浓缩在一草一木中的和谐景致。西财的校园有着浓淡相宜的美,处处诉说着她作为西南明珠的风采。那掩映在重樟叠柳中的幽静小道,那蓝天衬托下洁白庄严的教学楼,那质朴肃穆的图书馆,那开阔平整的草地以及蜿蜒曲折的流水,没有一样不使人心旷神怡。若是沿着光华大道漫步,你会看到两旁高耸的银杏树如同卫兵一样守护着光华大学门,脚下是描绘着西财过往的浮雕地砖,无言地展示着这所学校的辉煌。每年的毕业季,穿着学位服的学子们都会在此拍照留念,青春的靓丽与历史的厚重在这一刻交汇,融合成这座百年名校最美丽的风景。

一百年是于最细微之处才得见的人文精神沉淀。大学之大,不在于面积广大楼宇宏大,而在于其通博与包容,在于对每一个个体的尊重和关怀。西财始终以人为本,将人文关怀落实在每一个角落。于是,每个开学季校门口会有摆渡车搭载舟车劳顿的同学;雨天同学们不必担心忘带伞,有公用雨伞来抵挡风雨;每个季节,食堂都会推出热气腾腾的特色美食……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是西财不仅仅有学术氛围,更有人文精神的最好证据。

一百年是一所学校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创立在新中国成立之前,让西财得以见证中国天翻地覆的变化,得以为祖国和人民奉献。回望那段历史,当中国革命的烈焰熊熊燃烧之时,西财的前身——光华大学在忧患与期待中建立。此后她随着中国的命运颠沛流离,1938年迁往人杰地灵的西南地区,在成都扎下根基。再后来,经历了多次院系调整、合并、更名,她始终不改初心。1985年,西南财经大学成为了她的新名字,如同她的气质一般质朴又响亮。一百年里,西财以开放的姿态兼收并蓄,培养了一大批金融人才,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贡献了西财力量。

一百年是每一个西财人为之孜孜不倦奋笔书写的华篇。在过去,西财积极打造教学示范中心和建设国家级一流专业,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被誉为“中国金融人才库”。新时代,建设财经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西财人始终在行动。在服务国家需要、支持乡村振兴、拓宽海内外交流的道路上,朝气蓬勃的西财学子们挥洒汗水,攀爬着一座又一座学术高峰,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学术硕果。“经世济民、孜孜以求”的精神是西财人最好的写照。在可预见的未来,西财必将乘着时代之风扬帆起航,向着目标不断迈进。

每当我在校园里信步,眼前是熟稔的风景和意气风发的人们,就会感到我是如此幸运,在我选择了西财的同时,西财也选择了我,从此我身上永久地打上了西财的烙印。在西财的求学四年只是西财百年中的二十五分之一,却会成为我往后一生的怀念。我愿西财永葆底色,永远年轻,在下一个百年里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向世界展示西财风采,再续辉煌篇章。

本文作者:郑钊仪,2021级保险学(财务与会计双语实验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