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年栉风沐雨,一百年披荆斩棘,从中华民国迈进中华人民共和国,从内忧外患见证海晏河清国泰民安,时序易华章新,岁月步履不停,以崭新的姿态赋予西南财经大学昂扬、蓬勃、欣欣向荣的新的时代面貌。历经坎坷曲折,褪去阴影黯淡,西南财经大学终于迎来了百年华诞!

回溯往昔,肇始六月,烽火乙丑,山雨飘摇。五卅惨案的爆发掀起革命高潮,激发起无数爱国青年的愤懑与悲痛,四野哀歌,国将不国,上海圣约翰大学师生群情激愤,面对时任美籍校长卜舫济多次对爱国行动的阻挠与爱国行为的侮辱,钱基博先生激愤陈词:“吾侪不敢自忘为卜校长聘任之教员,然尤不敢不矢誓为中华民国之国民!”一撇一捺铿锵有力,一字一言掷地有声,六三离校事件由此爆发,张寿镛先生带领五百离校师生在社会各界人士帮助下成功创办光华大学,由此落笔我校百载春秋的第一笔史墨。
五百多具单薄的身躯承载着厚重的理想,五百多颗紧邻的心脏迸发出蓬勃的力量!
“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光华大学肩担“复兴中华”的伟大理想,矢志不渝,风雨兼程。无数先辈以笔为刃,以墨为枪,长袍马褂下是他们的文人风骨,笔墨喉舌间是他们的铮铮锐意。
挽狂澜于既倒,撑大厦于断梁:张寿镛校长不惧险阻,呕心沥血,病榻之上依旧心念家国;钱基博教授创办刊物,倾囊相授,在日寇长入腹地兵至城下时欲以身相殉;王丰镐先生慷慨相助,不求回报,捐出九十亩土地作为建校基地……正是这些先贤筚路蓝缕、鞠躬尽瘁,为学校奠定了坚实根基。此后数十年间,学校历经西迁、分设、合并等重大变迁,办学规模日益扩大,教学质量稳步提升,终在1985年更名为西南财经大学并发展至今。
西南财经大学的百年史是一部“惟其艰难,方显勇毅”的拼搏史,是一部“惟其磨砺,始得玉成”的奋斗史!几代师生先辈艰苦奋斗,不屈不挠,他们以生平作笔,绘就伟大的蓝图;他们用实践为墨,勾勒现实的轮廓。
时代的巨轮驶过青史的惊涛骇浪,一路劈波斩浪,于暗涌中稳行,兔缺乌沉间轻舟已过万重山。
且看今朝,黄浦浣花风雨长,光华柳林谱华章。历经江流潮涌的时代变迁,西南财经大学始终与国家民族共命运,始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奋进超越、砥砺前行,培育了“经世济民、孜孜以求”的大学精神,奠定了“开放包容、求是创新”的学术底蕴,培养了“治国兴邦、奉献社会”的栋梁之才,铸就了“兴学报国、民族担当”的历史丰碑。
恰如《新史学》中所言如是“群与群之相际,时代与时代之相续”,立于时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西南财经大学于守望中开拓进取,革新与时偕行的精神追求、教育追求,致力于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将通过艰苦创业形成的、具有深厚财经专业底蕴的大学精神不断传承、升华、贯穿于人才培养过程的始终。西财师生也勇于接过传承的火炬,胸怀国计民生,刻苦钻研,探索真理,勇于实践,艰苦创业,致力于以财经科学促进经济发展,献身祖国和人民。
沧海万顷,以翻山越岭之细流而聚;高木参天,因拱土推壤之嫩苗而发。“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干寻”,西财的莘莘学子深谙其理:脚踏实地,奋楫笃行,方能行稳致远;继往开来,上下求索,才能竿头日上。五湖四海的书生少年因缘分汇聚天府,因热忱与信念结伴同行,或钻研学术投身科研,或自主创业功成名就,亦或笃学好问继续深造,每个人都在西财的土壤中绽放出独属于青年的青春风采。
百年复蹀躞,万里踏征途。十秩峥嵘岁月,十秩砥砺风雨,世殊时异,时序轮换,西财的精神与追求却始终未变。现在是过去的未来,也是未来的过去。百年华诞,是对过去的回望,也是对未来的展望,继往开来,承前启后,西财又将开启新的篇章!
本文作者:周玉情,2023级经济统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