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华来信(八)】|这封西财家书,从阿拉木图来!

来源: 发布日期:2025-03-28

亲爱的母校:

见字如晤。

值此母校建校百年华诞之际,我怀着无比激动与感恩的心情给您写下这封家书。

伏案提笔时,我想到了三年前的盛夏,我身着学士服与同窗在济民广场依依惜别,我们站在“纵使散作满天星,定聚首共贺百年”的横幅下拍照,相约校庆再见。然而人生际遇难料,如今我作为中国土木走向世界队伍中的一员,正投身于中亚地区的项目建设中,职责在肩、使命所系,无法如约回国为母校庆生。

百年风华,载誉而行,您一路走来风雨兼程、砥砺前行,孕育了一代又一代胸怀理想、敢于担当的学子。而时光荏苒,我也已经离别校园三年,虽不再从事金融工作,但也追寻到了自己的事业,成为了一名光荣的海外纪检工作者。

在异国的土地上,我并非踽踽独行。您或许记得,2020年校运会上那个在800米跑道上咬牙坚持的笨拙身影。而今在天山脚下,我正与同事们接力奔跑在更长的征途。从阿拉木图到塔什干,从伊斯坦布尔到比什凯克,我们用钢筋混凝土编织新丝绸之路的经纬,用廉洁自律筑牢百年工程的根基,我们携手将中国标准、中国技术融入“一带一路”的壮阔蓝图,共同肩负起推动中国土木走向世界、服务国家建设的使命。我们是用青春浇筑新时代的钢铁驼队,而我作为一个纪检人的职责,就是确保每块路基都经得起良心的丈量。

当中欧班列从中国修建的铁路呼啸而过,我仿佛看见经世楼前那株百年梧桐,正在“一带一路”的春风里舒展新叶;当我站在可可托比观景台,望着“中国土木”的旗帜在丝绸古道上猎猎飘扬,母校“经世济民、孜孜以求”的大学的精神亦时刻激荡在我的心海;当我看到由我们参与建设的桥梁贯通海峡、医院惠及民生、高楼擎动经济,总会想起辅导员讲述的“财经报国”理想——或许方式不同,但西财人服务国家发展的精神始终如一……正是这种青春热血和奋发图强的精神,伴我走出国门,投身于纪检报国和土木报国的事业中,我深知——我们修建的不只是铁路桥梁,更是民心相通的文化枢纽,我们守护的不只是工程质量,更是中国建设的金色名片。此刻的坚守,既是践行与母校的无声约定,也是以另一种方式为您献礼。

在此,我衷心希望母校能为我这份坚守与奉献感到自豪,更希望这份源自青春的执着与追求,能够激励更多像我一样的西财青年,在时代浪潮中披荆斩棘,砥砺前行。

展望未来,我将继续牢记母校“严谨、勤俭、求实、开拓”的校训,在纪检工作中践行“两个维护”,在全面推进“从严治党”中深化反腐倡廉,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决心聚焦监督执纪主责,纵深推进正风肃纪反腐,我将用实际行动回报母校的培养与社会的期待。愿在未来的日子里,母校与我心意相通,共同见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篇章,愿青春的热血永不褪色,愿奉献的精神永驻心间。

此刻乌勒套州的工地上,混凝土保温棚里的温度计始终指向着春天的刻度。这多像您给予我们的精神底色——从上海到成都、从光华到柳林,从中国到哈萨克斯坦,从金融到土木,无论置身何地何境,理想的种子都会在严峻中倔强生长。

纸短情长,唯以奋斗续写感恩。待到新丝绸之路的铁轨声与母校的百年钟声共鸣时,请您别忘记,有西财儿女正在用奉献担当浇筑钢铁长城,有新时代青年正在以廉洁忠诚之弦奏响青春之歌。此身虽在关山外,此心长系柳林间。

遥祝母校芳华永驻,桃李满疆。愿百年西财精神,如天山雪水滋养丝路,似锦江春色润泽八方。

本文作者:甘汶鑫2023届金融工程专业毕业生;本文于2025年3月写于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