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初,万县已经退休的会计师杨昆吾来校看望雷瑶芝教授。杨昆吾是会计系61届的毕业生,将近30年没有和爱戴的老师见面了。她一见到雷教授就报出自己的学号,并问:“老师,您还记得我吗?”雷老沉吟片刻,道:“你是杨昆吾,61届毕业生。”已经白发苍苍的杨昆吾热泪盈眶,激动地说:“老师,您还记得我?老师,您真的还记得我?”其实,雷老又何止记得杨昆吾呢?靠着对教育事业的执着和对学生的关怀爱护,她熟悉每一个教过的学生。
“我热爱教书这个职业”
1942年,年轻的雷瑶芝以总分第一的成绩提前半年毕业于光华大学会计系。当时,她面临两个选择:一是追随恩师谢霖教授从教,月薪470元法币(旧中国时期流通货币);二是到政府部门效力,月薪1000元法币。她选择了教书这个职业。
一走上讲台,雷老便将全部的热情和精力投入教学中去。1946年,大学毕业仅仅四年,她就以出类拔萃的教学成绩成为光华大学会计系年轻的副教授。
1955年,四川省手工业局成立,组织上派雷瑶芝担任副局长,她说:“我服从组织安排,但我更希望留在讲台。”省政府和学校采取折中方案,她继续教书,兼任副局长。除特别重大的会议外,雷老仍然在学校和老师、同学一起学习、生活。雷老热爱教书的信念,即使在十年动荡期间,也没有丝毫动摇。她说:“我相信党决不会放弃教育事业。”正是靠着对党的忠诚,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她熬过了十年苦难。1978年,学校复校,雷老重返教坛,以更大的热情投身学校的恢复重建工作,先后任副教务长、教务长,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建设急需的高级财经人才。
教务工作十多载,兢兢业业大半生
三尺讲台,挥汗如雨。雷老不仅在讲台上脚踏实地,对待自己的教务工作也毫不含糊。1961年甫上任副教务长,她就马不停蹄地狠抓教学质量。当时教务处组织成立了由4位专业扎实的教师组成的教学小组,专门负责到全校各个班听课,认真做笔记,课后及时与讲课教师、听课学生沟通交流,收集学生意见,了解学生是否听懂;回来之后还专门研究,统一意见,教务处及时召集各院系负责人,反馈信息,改进教学,提高教师教学水平。雷老不遗余力地参加教学小组工作的每个环节,监督指导,亲力亲为。如此的教学活动从1961年一直坚持到1966年停校,在1978年复校后也按照老办法继续进行。雷老强调说:“学生追求知识,老师传授知识,但教师不能仅于此,还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不断追求进步。学校严抓教学,教师须以育人为本,以此奠定优良的校风学风。”雷瑶芝教授以她一生对教学建设的贡献兑现了这句话。
60年代的校园芳草茵茵,鸟语花香,环境十分清幽,是同学们学习生活的宝地。深知优良学风对学生成才的积极影响,作为教务长的雷瑶芝教授狠抓学风建设,将纪律教育制度化,学生逐渐养成自觉守纪的风气,全校学生到课率保持在99.8%以上。
尽管记忆已有些模糊,但对于60多年前的选择,雷老依然坚定:“我从不后悔当初的决定,我热爱教书这个职业。”
本文作者:屈小燕、李岩隆、张红霞。本文原载于《光华日月》,重新编发有改动。